国内自动驾驶领先公司研究

根据在线网站的英文资料,当前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涌现出众多领先企业,它们在技术特点和发展情况上各有侧重,共同推动着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企业及其特点

以下是中国自动驾驶领域中一些被提及的领先企业及其技术特点和发展情况:

1. 百度 (Baidu) (China, the Global Leader in Autonomous Vehicles – How Did That Happen? | Intertraffic, n.d.;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 技术特点:百度被誉为“中国的谷歌”,其自动驾驶技术以Apollo平台为核心。Apollo平台于2017年推出,是全球最全面的开放自动驾驶平台之一,利用AI驱动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来整合来自摄像头、雷达和其他传感器的数据。
  • 发展情况:百度是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它已进行了数百万公里的道路测试,并在多个城市运营商业化的机器人出租车服务(Apollo Go)。截至2022年,百度的Apollo Go服务已完成了超过140万次乘车。此外,百度已在迪拜和阿布扎比部署了机器人出租车,并计划扩展到其他国际市场。

    2. 小马智行 (Pony.ai) (China, the Global Leader in Autonomous Vehicles – How Did That Happen? | Intertraffic, n.d.;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 技术特点:小马智行专注于开发下一代机器人出租车车队
  • 发展情况:该公司总部位于硅谷和广州,已获得在中国部分地区运营完全无人驾驶车辆的许可。小马智行还与丰田合作,以扩大其技术规模。

    3. 文远知行 (WeRide) (China, the Global Leader in Autonomous Vehicles – How Did That Happen? | Intertraffic, n.d.;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汽车科技50再发榜: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 毕马威中国, n.d.)

  • 技术特点:资料中未详细说明其具体技术栈,但其业务核心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 发展情况:文远知行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去年,它与Uber合作,在阿联酋推广其车辆,这是中东地区首个无人驾驶机器人出租车服务。今年7月,文远知行还在新加坡推出了服务。

    4. 华为 (Huawei)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 技术特点:华为主要提供自动驾驶软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 发展情况:华为已将移动出行作为其业务的重要支柱,其豪华轿车也已亮相。

    5. 小米 (Xiaomi)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 技术特点:小米通过将其汽车(如SU7)整合到现有的智能产品生态系统中,迅速扩展到汽车市场。
  • 发展情况:小米于去年发布了首款汽车SU7。然而,今年3月,安徽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的致命事故,引发了对车辆安全的广泛关注,导致智能驾驶功能被淡化宣传,监管机构也收紧了对自动驾驶技术部署的规定。

    6. 小鹏汽车 (XPeng)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 技术特点:小鹏汽车利用AI驱动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 发展情况:小鹏汽车正积极推动自动驾驶汽车上市。阿里巴巴曾与小鹏汽车合作建立数据中心,用于存储驾驶数据。

    7. 禾赛科技 (Hesai Technology) 和 速腾聚创 (RoboSense) (汽车科技50再发榜: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 毕马威中国, n.d.)

  • 技术特点:这两家公司是领先的激光雷达(LIDAR)企业。激光雷达技术不断升级,产业链日趋成熟,中国本土激光雷达企业已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 发展情况:作为自动驾驶的关键部件供应商,它们的技术进步和量产装车正在加速自动驾驶的发展,并降低了车载感知硬件的成本。

    8. 其他特定场景的领先者 (China, the Global Leader in Autonomous Vehicles – How Did That Happen? | Intertraffic, n.d.;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 物流和配送:美团(Meituan)和京东(JD.com)等公司正在积极部署自动配送机器人,以高效地运送杂货和包裹。DeepWay和Neolix等公司则专注于自动驾驶物流和卡车运输。
  • 毕马威榜单:毕马威中国发布的“领先汽车科技企业50——自动驾驶篇”榜单中,还列出了北醒、东软睿驰、福瑞泰克、宏景智驾、慧拓、MINIEYE、森思泰克、希迪智驾、一径科技、嬴彻科技、元戎启行、驭势科技、智加科技、纵目科技等众多企业,涵盖了从感知硬件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多个环节。

    二、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整体发展情况与优势

    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先地位并非偶然,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驱动:

    1. 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基础设施投资:中国将自动驾驶视为战略性产业,国家层面制定了顶层规划和管理规范,旨在到2025年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地方政府也积极设立试点区、提供研发补贴、加快审批,并建设更适合无人驾驶汽车的智能道路。这种自上而下的协调一致性,与美国各州碎片化的监管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加速了部署和测试进程。 (China, the Global Leader in Autonomous Vehicles – How Did That Happen? | Intertraffic, n.d.;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汽车科技50再发榜: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 毕马威中国, n.d.)
    2. 数据优势:中国庞大的人口、广泛的监控网络以及相对宽松的数据隐私法规,使得自动驾驶公司能够获取更广泛的数据(包括交通模式、行人行为和事故场景)来训练其算法,形成强大的“数据飞轮”效应。 (China, the Global Leader in Autonomous Vehicles – How Did That Happen? | Intertraffic, n.d.;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3. 市场准备度和消费者接受度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指数(50分)高于美国消费者(39%),并且有约85%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对无需人工监督的自动驾驶感到舒适,远高于美国的39%。此外,中国公共交通和网约车使用率高,使得车队化运营(如机器人出租车、配送和物流)更具经济价值。 (China, the Global Leader in Autonomous Vehicles – How Did That Happen? | Intertraffic, n.d.;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汽车科技50再发榜: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 毕马威中国, n.d.)
    4. 大规模投资:截至2023年,中国已吸引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自动驾驶相关投资,这些投资分散在各大公司和初创企业中,推动了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和实时数据处理的快速发展。 (China, the Global Leader in Autonomous Vehicles – How Did That Happen? | Intertraffic, n.d.)
    5. ADAS和机器人出租车部署领先:中国目前在ADAS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超过一半的在售汽车配备了L2级系统。在机器人出租车部署方面,中国有五家公司在30个城市运营着2300辆机器人出租车,数量远超美国(Waymo在5个城市运营700多辆)。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6. 国际扩张: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已开始将业务拓展到海外,特别是东南亚、欧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通过与当地公司合作进行推广。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三、挑战与展望

      尽管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挑战。例如,小米SU7的致命事故引发了对车辆安全的担忧,导致监管机构收紧了规定,并要求企业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时更加谨慎。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然而,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并未因此放缓,监管机构计划在2026年前恢复L3级自动驾驶的审批。建立强大而透明的安全标准,将有助于恢复消费者信心,降低企业规模化扩张的风险,并提升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在国际市场的信誉。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总而言之,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凭借政府支持、基础设施、数据优势、市场接受度和大量投资,已成为全球领先者,并涌现出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一批在技术和商业化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

      Bibliography: China, the Global Leader in Autonomous Vehicles – how did that happen? | Intertraffic. (n.d.).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25, from https://www.intertraffic.com/news/autonomous-driving/china-the-global-leader-in-autonomous-vehicles China’s AI-powered self-driving car market is ahead of the U.S. - Rest of World. (n.d.).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25, from https://restofworld.org/2025/china-ai-powered-self-driving-cars/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504181658406494_1.pdf?1744990359000.pdf. (n.d.).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25, from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504181658406494_1.pdf?1744990359000.pdf Top-10 Chinese Carmakers in ADAS & Autonomous Driving. (n.d.).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25, from https://www.shop.auto2xtech.com/product/top-10-chinese-carmakers-in-adas-autonomous-driving/ 汽车科技50再发榜: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 毕马威中国. (n.d.).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25, from https://kpmg.com/cn/zh/home/insights/2022/04/kpmg-china-leading-autotech50-autonomous-driving.html

国外自动驾驶领先公司研究

根据在线网站的英文资料和之前的分析,当前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几家领先者,它们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径和发展策略。主要包括Waymo(Alphabet/谷歌)、特斯拉(Tesla)和Cruise(通用汽车/本田)。

一、Waymo (Alphabet/谷歌)

Waymo被广泛认为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之一,尤其在完全无人驾驶服务方面。

1. 技术特点 (

Self-Driving Car Technology for a Reliable Ride - Waymo Driver , n.d.)

  • 多传感器融合方案:Waymo Driver系统采用一套集成的多传感器系统,包括激光雷达(LIDAR)、摄像头、雷达和车载电脑。 激光雷达:通过发送数百万个激光脉冲并测量反射时间来绘制车辆周围环境的3D图像,无论昼夜都能提供全面的环境感知。 摄像头:高动态范围技术和热稳定性设计,能在日光和弱光条件下“明察秋毫”,识别数百米外的交通信号灯、施工区域等。Waymo的捷豹I-PACE车辆装有29个摄像头。 雷达:使用毫米波频段提供对象的距离和速度等重要细节,不受雨、雾、雪等恶劣天气影响。 车载电脑:整合了服务器级的最新CPU和GPU,作为Waymo Driver的“大脑”,实时处理数十个传感器信息,识别对象并规划安全路线。
  • 高精度地图:在新的运营区域开始前,Waymo会极其详细地绘制该地区的地图,包括车道标记线、停车标志、路缘和人行横道等。Waymo Driver将这些自定义地图与实时传感器数据和人工智能(AI)结合使用,以精确确定其在道路上的位置。
  • 人工智能与预测能力:利用AI识别周围对象(行人、骑行者、车辆、建筑物等),并能识别和响应标志和信号。通过超过2000万英里的真实驾驶和超过200亿英里的模拟驾驶经验,Waymo Driver可以预测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行为,区分不同对象的移动方式,并利用AI预测可能的路线。
  • 安全冗余系统:Waymo Driver配备了多重备用系统,包括辅助车载电脑、独立的防撞系统、冗余转向系统、冗余制动系统、备用动力系统和冗余惯性测量系统,以确保在主系统故障时车辆能安全停车或继续运行,并具备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2. 发展情况

  • 长期经验:Waymo自2009年开始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拥有超过15年的经验,是全球首家提供完全无人驾驶叫车服务的公司( Self-Driving Car Technology for a Reliable Ride - Waymo Driver , n.d.)。
  • 广泛测试与数据积累:已在公共道路上行驶数百万英里,在模拟环境中行驶数十亿英里,积累了大量数据以推动技术发展( Self-Driving Car Technology for a Reliable Ride - Waymo Driver , n.d.)。
  • 商业化运营与扩张:已在凤凰城、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城市提供完全无人驾驶的机器人出租车服务,并计划扩展到迈阿密、华盛顿特区、奥斯汀、亚特兰大、纽约、波士顿、纳什维尔和丹佛、西雅图等地,甚至计划首次国际扩张到日本东京( Self-Driving Car Technology for a Reliable Ride - Waymo Driver , n.d.)。
  • 安全记录:Waymo Driver投入运营的地点,交通伤亡人数有所下降( Self-Driving Car Technology for a Reliable Ride - Waymo Driver , n.d.)。

    二、特斯拉 (Tesla)

    特斯拉是智能驾驶领域的另一位技术先锋,其FSD(Full Self-Driving)方案以独特的纯视觉技术路线而闻名。

    1. 技术特点 (特斯拉智能驾驶|从视觉优先的技术路径到未来的挑战? - OFweek智能汽车网, n.d.)

  • 纯视觉自动驾驶:特斯拉选择了纯视觉感知的技术路径,最初摒弃了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地图的使用,完全依赖摄像头进行环境感知。这一理念源于埃隆·马斯克对人类视觉系统的模仿。
  • 摄像头系统:车辆配备8个摄像头(HW4.0升级到12个,像素从120万提升至500万),全方位监测车辆周围环境,并通过神经网络生成三维环境模型。
  • 数据驱动的神经网络:FSD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强大的数据驱动能力。特斯拉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积累了大量的驾驶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不断优化其神经网络模型。
  • 端到端神经网络:2024年,特斯拉推出了FSD V12版本,标志着全球首个端到端神经网络量产上车,从数据输入到决策输出的整个过程都由神经网络完成,摆脱了传统的模块化算法架构。
  • 算法框架:在感知层提出了“BEV+Transformer+Occupancy Network”的算法框架,将2D图像数据转化为鸟瞰图视角(BEV),并结合Transformer技术提升图像处理能力。
  • 自研硬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硬件平台经历了多次迭代(HW1.0到HW4.0)。从HW3.0开始,特斯拉推出了自研FSD芯片,大幅提升了计算能力,并能更好地与算法适配。
  • 传感器调整:在HW3.0阶段曾移除毫米波雷达,但在HW4.0阶段重新引入了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以弥补纯视觉方案在极端天气或复杂光照条件下的局限性。

    2. 发展情况

  • FSD Beta版本:自2020年FSD Beta版本在北美推出以来,特斯拉通过大量真实驾驶场景中的数据不断优化其神经网络模型。
  • 拟人化驾驶决策:FSD V12在速度控制、转向平滑度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应对方面,都更加接近人类驾驶员,提升了乘坐体验。
  • 安全性:根据特斯拉发布的安全数据,FSD在开启后的行车安全性显著高于传统驾驶模式,每行驶539万英里才可能发生一起事故,远低于全美平均水平的67万英里。
  • 局限性与挑战:尽管在多数场景下表现优异,但纯视觉方案在极端天气或光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仍存在局限性。在中国市场推广FSD面临复杂的监管环境,尤其是在高精度地图和数据安全方面,特斯拉已与百度合作获取车道级导航地图,并计划在中国建立本地数据中心以符合法规(特斯拉智能驾驶|从视觉优先的技术路径到未来的挑战? - OFweek智能汽车网, n.d.)。

    三、Cruise (通用汽车/本田)

    Cruise是通用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也致力于城市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出租车服务。

    1. 技术特点 (Cruise以及其自动驾驶技术 -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n.d.; Cruise以及其自动驾驶技术_腾讯新闻, n.d.)

  • 多传感器冗余方案:Cruise的测试车采用多种传感器冗余方案,包括5个激光雷达、14个摄像头、3个广角雷达、8个长距雷达和10个超声波传感器,以及高精地图和AI处理器。这种“堆料”策略在传感器数量和种类上甚至超越了中国的一些新势力车企。
  • 感知算法:Cruise的感知系统分为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声音四部分,输入给AI主干算法处理。算法任务包括分割、纹理分类、属性理解、目标跟随、预测和闭塞推理。
  • 深度学习预测: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实现目标物跟踪和行为预测,比传统算法(如卡尔曼滤波)更快更精准地预测运动,例如能预测车辆突然驶出泊车位或在十字路口掉头时的复杂行为。
  • 决策算法:强调及时、负责任、稳健和可重复的决策,目标是实现安全、舒适、像老司机的驾驶体验。通过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离线训练策略网络,考虑交互博弈、建模误差纠正和滞后性,并考虑整车动态性能。
  • 虚拟验证:建立了Morpheus虚拟验证开发系统,类似于自动驾驶元宇宙,通过将现实场景转化为可编辑的虚拟场景、赋予NPC(非玩家角色)AI运动、快速生成不同城市虚拟世界等方式,减少路试并实现规模化拓展。
  • 全覆盖工具链:宣称其工具链全覆盖从物理路试到云端代码,数据自动流转,支持路试数据实时传送分析,供工程师算法学习虚拟验证,并能在一周内进行多次算法更新部署。

    2. 发展情况

  • 通用汽车与本田支持:Cruise于2013年创立,2016年被通用汽车收购,并获得了本田、软银、微软等公司的投资,通用汽车和本田是其主要股东,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和工程能力支持(Cruise以及其自动驾驶技术 -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n.d.; Cruise以及其自动驾驶技术_腾讯新闻, n.d.)。
  • 商业化测试与未来方向:目前主要通过通用电动车Bolt进行商业化测试,未来的机器人出租车(Robotaxi)将是其主要落地产品方向,依托通用和本田合作的Origin平台实现自动驾驶出行(运人、运货)(Cruise以及其自动驾驶技术 -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n.d.; Cruise以及其自动驾驶技术_腾讯新闻, n.d.)。
  • 自研芯片:与特斯拉类似,Cruise也走自研芯片的道路,包括AI车端芯片和云端芯片,以优化算法和工具链(Cruise以及其自动驾驶技术 -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n.d.; Cruise以及其自动驾驶技术_腾讯新闻, n.d.)。
  • 近期挑战:在2023年10月和11月,Cruise因一起重大事故而暂停了运营,面临“破防”和“塌房”的挑战,其自动驾驶前景受到关注(Cruise以及其自动驾驶技术 -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n.d.)。

    总结

    这三家公司代表了自动驾驶领域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发展策略:

  • Waymo:以其长期的经验、多传感器融合、高精度地图和强大的AI能力,在完全无人驾驶机器人出租车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采取了渐进式、安全优先的商业化部署策略。
  • 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通过庞大的数据积累和端到端神经网络实现拟人化驾驶决策,并不断迭代自研硬件。其优势在于成本控制和数据规模,但仍面临极端场景和监管挑战。
  • Cruise:采用多传感器冗余和高精地图的“堆料”策略,并强调软件算法、深度学习预测和虚拟验证。背靠通用和本田的强大支持,但近期因安全事故面临运营暂停的重大挫折。 这些领先者都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但各自的路径和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

    Bibliography: Self-Driving Car Technology for a Reliable Ride - Waymo Driver . (n.d.).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25, from https://waymo.com/intl/zh-cn/waymo-driver/ Cruise以及其自动驾驶技术 -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n.d.).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25, from https://nev.ofweek.com/2022-04/ART-77015-11000-30558678.html Cruise以及其自动驾驶技术_腾讯新闻. (n.d.).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25, from https://news.qq.com/rain/a/20220422A0CL9000 特斯拉智能驾驶|从视觉优先的技术路径到未来的挑战? - OFweek智能汽车网. (n.d.).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25, from https://m.ofweek.com/auto/2024-09/ART-8110-7000-30645665.html

IBKR 盈透证券融券做空资料

2025年8月15日 市场观察分析

  1. 美国预期降息,而日本通胀上升,二季度为3.4%。超出2%的央行目标,趋势是会加息。不过掉期市场对十月加息的看法不到50%,但长远日元汇率会上升,而日股指数下落。看三到六个月如何布局?
  2. 谷歌股票市盈率才20出头,明显低于其他七姊妹。观察谷歌可以逢低买入。
  3. 腾讯才出季报,盈利大增。股价接近600,现在市盈率也是24左右。腾讯在社交网络这一块国内还没有对手,不想外卖电商内部竞争大,长期看也是逢低可入。
  4. 摩根士丹利估计到2028年美国需投资3万亿美元在算力基础建设上,那么继续看好芯片和AI股。(大摩最新测算:到2028年,AI资本支出将推动科技巨头增加1万亿美元债务 摩根士丹利预测,AI支出缺口将催生超1.5万亿美元债务需求。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指出, 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将... - 雪球)也不知道美国有没有类似长江电力这样的电力股。

二五年中期回顾与展望(二)

接着写国家与地区 香港: 港股要注意的地方: 1、港币汇率。港币最近先涨后跌。涨的原因是据说大量上市公司分红需要港币,再外资也大量投资到港股,故而造成港币供不应求,汇率上升。到港币强方保证点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入市干预,卖出大量港币使得港币供应充分,故而一下把港币打到了了弱方保证点。其实光这个汇差就有一个多点,做外汇的能把握的这一波收入应当可以。另外本人估计,现在港币汇率在弱方点,按联系汇率的设计,港币只能涨不能跌,兑美元做个套期不知道会不会有收益? 2、港股最近主要是国内股大盘发威。新股、大牌股(比亚迪、小米、宁德时代)大展宏图,水池养鱼,本地股新世界大手异动。下半年潮水慢慢褪去,比亚迪看空。做期权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另外最近李嘉诚卖港口的事情有中国公司加入进来,和黄要研究下。看看和黄的投资如何,还有李超人是怎么全世界布局的。就算不买和黄,研究一下李嘉诚是怎么跑路的对资产平衡配置也有参考意义。 3、注意CRS协议。现在香港证券公司开户都要求客户披露征税国家,在中国大陆纳税的投资者要注意纳税的合规性。当前据说是每年投资收益的20%要纳税,不能跨年流转,往年亏损也不能抵扣。哪些国家没有加入CRS?详情可见这一篇文章:[炒港股美股的投资者需要按章纳税吗 | 无人知晓] (待续)

二五年中期回顾与展望(一)

这个半年总结本来想在6月份写的,结果拖拖拉拉等到了8月初才动笔。不过也好,刚好赶上特朗普关税战有了主要结果,美股中期报也出了部分结果。正好帮助自己理一下今年后期的方向。

一、国家与地区

关税尘埃落定,关税确定性帮助最大的国家是越南和东南亚国家。越南现在的地位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开始接受产业转移,布局各个产业链和形成大基建布局。越南人又聪明又勤劳,法律环境也在正规化,看多。越南ETF指数有:2804HKVNM VanEck Vectors越南 ETF。要注意的是21年是越南上一次大顶,跌下来后现在只有最高点的一半位置,现在建仓长期向上。

亚洲这边的反例就是印度。从关税谈判的情况来看,印度和中国都是特朗普政府最提防的国家。因为一方面人口数量是最有潜力形成完整工业产业链和美国拼刺刀的国家,一方面又是和俄罗斯眉来眼去的国家。从这两方面说,美国对中国、印度都是同样的心态。不出意料给了印度25%关税,迫使苹果公司加大对美国国内的投资。当然从长远看,印度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年轻人口,内部经济也会越来越好。但是现在国内法律营商环境不够友好,从发展速度上来说,判断还是不如其他东南亚国家。但是印度国内的消费市场,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印度需细分行业个股投资。

(明天继续)明天要点:香港和港股及李嘉诚、电动车展望、数字货币和稳定币、美股七姊妹

炒港股美股的投资者需要按章纳税吗

根据中国税法,中国公民在国内国外的收入都需要纳税。如果投资者在香港证券公司开立了港股、美股投资账号,通过国际间CRS协议,香港证券公司或银行会将相关资料自动交换给中国相关部门。 所以在香港的投资额大于二百万港币,就有可能收到税所的通知。目前税所是按每年20%的投资收益来征收税款。 但是又要说,和世界总是不合群的美国政府是没有加入CRS协议的,所以在美国证券公司、银行开户的信息暂时国内无法获得。大家要注意在这些公司开户交易是否会违反中国的法律或者规定。美国有很多大牌的在线证券公司,比如盈透证券能提供全球市场的股票交易,大家选择证券公司时要小心,不要违反中国法律和规定。

金属矿石矿山期货多空展望

今天财新杂志里有对四大矿山总裁的访问。总结判断如下:

  1. 铁矿石:中国建设用铁量已达极限并开始下降,远期看空。
  2. 铜矿:由于电子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铜的使用量增加。看多。
  3. 锂矿:由于电池中大量用锂,总量增长。但是国内竞争激烈,价格上涨困难。乐观。
  4. 其他稀土金属:看多....
  5. 镍矿:资源供应过剩,看空